學、商兩界攜手第一財經共議西部經濟發展新起點

面對當下中國這一持續增長的經濟體,眾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開始尋求中國下一個黃金十年的指向。中西部作為近年來經濟高度增長的助推器,在中西部開發建設十年之際,被再次矚目。近期,眾媒體、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紛紛在鄂爾多斯通過各大財經論壇探究中西部未來發展。
2011年9月3日下午,星河灣聯合《第一財經日報》在鄂爾多斯飯店舉辦了一場以“金融和能源,中國新西部經濟帶雙心結構”為主題的經濟論壇。
鄂爾多斯在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未來的鄂爾多斯走向明晰,而如何從金融和能源的經濟模式發展中找到西部發展的新起點,如何正確的處理資源有效利用及經濟發展的關系,推進并重新定義鄂爾多斯民間資本轉型是此次論壇著重探求的答案。多位專業學者和商界精英蒞臨論壇,為鄂爾多斯未來發展獻言建策。
通過私募基金轉換能源資本,對產業調整至關重要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研究所所長 樊綱
一切以能源為背景的經濟都有扎實的財力基礎。未來,能源依然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源泉。鄂爾多斯要避免發展危機,必須務實發展,讓產業結構更均衡、更扎實、更有內容,讓能源、資本、產業良性互動。
面對巨大的民間資本,私募基金或將成為鄂爾多斯金融業的新發展機遇,通過私募基金將能源資本轉換成為鼓勵創業和高新科技的投資基金,對于產業的轉移和調整至關重要。由于成本相對可控,私募基金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能否發揮更大的作用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前途。
能效管理行業或將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新出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 博士生導師 楊東寧
目前中國的能源還處在采掘和制造的初級階段,能源富集地區應該拉升能源產業的科技水平進行戰略性創業。能效管理行業或將成為以鄂爾多斯為代表的未來能源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出路。
未來10年,能源生產業以及部分先進制造業,將依然是鄂爾多斯的主導產業,可以嘗試針對能源生產端以及能耗巨大的制造業進行能效服務和管理,突破資源到資本的發展模式,促進在能效服務領域的戰略性創業。政府和企業需加強自律,認真執行可持續發展,合作提升主體行業的軟實力。
大膽“引進來”、“走出去”,對話全球資本
星河灣集團董事副總裁
梁上燕
“引進來”、“走出去”是鄂爾多斯實現資本高地的必由之路,前瞻性地做好城市規劃和配套建設,改善人居和投資環境有利于產業和人才的引進。鄂爾多斯星河灣將傾力打造大商業氛圍和高端教育體系,做好做強城市運營,打造鄂爾多斯的新城市名片。
在“引進來”的同時要大膽的“走出去”,與全球資本對話,對接世界高端資源。今年8月19日,東勝煤炭協會落戶上海浦東星河灣,接下來還將繼續與各地星河灣攜手,共享高端圈層資源,以實際行動引導鄂爾多斯能源、資本與世界接軌。
在實現經濟騰飛的同時,更應該打造文化的鄂爾多斯
紫輝投資基金創始合伙人、董事長 趙元軍
相對于“東北亞副金融中心”的提法,我更傾向于將鄂爾多斯打造成中西部的“資本中心”或“資本高地”,利用鄂爾多斯豐富的資源,好好地規劃城市,將鄂爾多斯打造成具有良好居住、工作條件的綜合性都市。
鄂爾多斯擁有眾多的天然資源,當地政府和企業家應妥善利用資源將其價值最大化,并使其增值,為子孫后代造福。鄂爾多斯可以嘗試委托專業的金融機構將部分資源定價并變現,然后委托私募股權機構合理投資這部分資金,除將價值最大化外,還可發掘并引進各種有發展潛力和對城市規劃有利的產業和企業。
要實現“東北亞副金融中心”,需加大創新力度
億利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杜美厚
十年以來,鄂爾多斯經濟、GDP、地區的發展效益與中東迪拜的發展有相似之處,若想實現“東北亞副金融中心”的發展理想,政府需加大在法制、稅制、人力資源和金融產品的創新,爭取國家戰略的支持。
鄂爾多斯的產業和資本可以到全國各地去投資,一方面支持全國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投資來獲取更多的資源,維持他們持續的發展,必須通過與外部城市對接,對國際舞臺對接;應加快現代金融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進非能源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更高的產業層次來帶動鄂爾多斯未來更快、更好、更穩健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