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MEDIA ATTENTION
2017-04-11
辦好公平優質教育、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教育服務今年的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教育話題再次成為代表們的關注焦點,圍繞民辦教育的議題更是多次出現在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中。比如捐資辦學、投資辦學、建立教育基金會等,讓企業更廣泛更多元地參與到教育改革的大事業中,切實打破企業界和教育界的藩籬等等。
近年來,各大企業紛紛響應國家號召投身民辦教育領域。其中星河灣番禺執信中學及附小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民辦中小學、及廣東省一級學校,堪稱民辦教育范本。正如廣州市教育局屈哨兵局長在視察星河灣番禺執信中學時所說:如果廣州市民辦學校都辦成這樣,廣州的民辦教育會發展更快。
在第38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廣州市賽中,星河灣番禺執信中學代表隊斬獲廣州市第一名,在中國區總決賽中,作品《奇怪的機器人》以三等獎的好成績贏得赴美參加世界總決賽的資格。
星河灣番禺執信中學的作品《奇怪的機器人》
好學校的標準
民辦教育應如何可持續發展?又如何扭轉家長對民辦教育的刻板偏見?
在全國人大代表董書民看來,近年來,民辦教育取得長足進步,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的認為民辦學校應以營利為目的,有的認為民辦學校只是公辦學校的補充。另外,國家有關支持和發展民辦教育的優惠政策落實還不到位,存在師資不穩定、辦學不規范等問題。
誠然,一直以來,部門民辦教育辦學者對學校建設和發展缺乏長遠規劃,教育教學設施嚴重不達標;相當一部分民辦學校有辦學熱情,但缺乏現代教育管理理念和相關專業知識,內部管理極不規范;民辦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流動性大,穩定性差。這也是部分家長對民辦教育持疑的一個關鍵因素。
但在原中國教育學會原副會長、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校監唐盛昌看來,近年來從公立教育體系轉入民辦或國際學校的中國家庭越來越多。
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
家長對孩子教育規劃的目光也變得更長遠了。以前從升學的視角,家長只會考慮孩子一個學段去哪所學校,但現在更多的家長開始從人生規劃的角度和孩子一起討論將來的發展方向。唐盛昌認為,衡量學校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看學生在這個學校里是不是真的開心,感覺到溫暖和善意。
所以我們學校提出境界、修養、學力、潛能八個字。家長和學校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潛能,然后根據各人的學力形成不同的知識結構,因此在核心素養里我更強調個性的發展。唐盛昌表示。
寓教于樂
在大力發展民辦教育領域這個命題上,企業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民辦學校又該如何更好的教書育人?星河灣集團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上文所提及的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便是由星河灣集團與上海著名的四所高校之一的上海中學國際部合作辦學。其主要學科中外籍教師比例約為1:1。外國籍教師大多數畢業于英美國家名校,中國籍教師則近半數為碩士或以上學歷。
素來積極支持民辦教育的星河灣集團,已成功合作、支持星河灣番禺執信中學、北京星河實驗小學、北京德福雙語幼兒園等知名學校,并在當地教育領域獲得極高的專業認同。其中星河灣番禺執信中學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民辦中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ESD)項目示范學校。
星河灣番禺執信中學
星河灣在辦學過程中堅持秉承快樂學習、陽光成長的育人理念,寓教于樂,讓孩子能夠在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下健康快樂成長。
誠然,在星河灣參與出資建設的學校中,玩是隨處可見的。玩運動、玩音樂、玩動漫、玩陶藝、玩攝影、玩烹飪、玩公益,甚至,你能在操場上,欣賞一場機器人足球賽。
星河灣番禺執信的孩子在快樂玩耍
此外,各地星河灣學校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各類親子活動,讓父母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當中來,讓子女擁有更多的責任感與動力。同時,學校會組織帶領孩子參加一對一幫扶,讓孩子在實踐中培養體驗公益的重要性。
寓教于樂,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正是星河灣教育始終堅持的辦學理念。
本文轉載自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