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MEDIA ATTENTION
2017-03-11
我們必須正確面對現實,這個現實就是: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是一個轉型中的國家,并且我國經濟發展仍然處于改革與轉型的不平衡的特殊發展階段。 如今,2017年兩會如火如荼進行,如何在改革與發展中調整好產業結構?如何破解地區發展不平衡?以星河灣董事長黃文仔等企業界的為代表的相關委員出席兩會,眾人各抒己見,獻言諫策,集思廣益努力解決這些難題。
圖:黃文仔出席兩會
其實,這并非新議題,早在黨的十八大就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也重點研討如何破解發展不平衡的難題,同時也提出了堅持協調發展的理念。
近年來,從國家層面來講,通過繼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四大板塊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持續鞏固拓展發展成果。同時,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戰略,形成多中心、網絡化、開放式的區域發展格局,與 四大板塊對接聯動,進一步完善了區域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十三五規劃綱要還專門把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結構單一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發展作為工作的重點,要求加大扶持力度,精準扶貧,讓這些地區盡快發展起來。應該說,這些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
但就廣東地區來講做得還遠遠不夠,兩會代表星河灣董事長黃文仔認為,盡管廣東憑一省之力試圖破解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難題,改變粵東地區相對落后的現狀,然而,從政策、產業、人才等諸多方面仍然需要突破多個瓶頸。近年來,在促進粵東振興發展方面,盡管廣東省政府也采取了很多重大舉措,比如201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決定》,但廣東雖然是經濟強省,卻又是財政可支配弱省,省級的可支配財力大概只占到全省的20%多。同時,一些宏觀政策審批、整體產業布局、基礎設施投入、重大項目落地更需要國家層面統一部署。因此,僅憑廣東一省之力仍然有瓶頸,確實難以改變粵東地區現狀。
圖:粵東海島
另一方面,國家已經做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這樣的宏觀規劃。粵東身處于東南沿海要地,但如此失衡和滯后的發展,不免會給廣東和整個東部的率先拖后腿。尤其是位于粵東汕尾市的海陸豐革命老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的著名革命根據地,被稱為中國第一個蘇維埃,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然而,到2015年,當地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318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3.8%。該地區9個縣四級公路通車里程占總通車里程約70%,第一產業占生產總值的12.5%,工業化進程緩慢,產業水平和城鎮化水平低。同時基礎差、欠賬多,財政自給能力弱,需上級轉移支付才能維持正常運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同一省份內巨大的貧富差距,使得廣東不僅難以達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更會造成幸福感缺失,社會可能因此而產生負能量,帶來動蕩和不穩定,影響整個廣東以及周邊經濟發達地區。如不加以重視,甚至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因此,無論對國家、對廣東來說,激活粵東經濟,都是極為重要的布局之一。必須利用當地既有的強大優勢資源,形成粵東自我造血功能,促進片區的協調發展。
由此可見,要改變粵東地區現狀,不僅僅要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勇氣,還要用匠心破解粵東經濟長期滯后、廣東區域發展失衡的難題,同時,還要爭取中央有關部委加大支持的東風。為此,兩會期間,星河灣董事長黃文仔提出:建議中央相關部委在關注國家整體宏觀發展平衡的同時,也必須高度重視區域相對微觀的發展平衡,培育繼珠三角之后廣東新的增長極;建議在對粵東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方面,也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區域的發展平衡需要,參照西部地區和贛閩粵原中央蘇區的部分做法,比如,提高對粵東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補貼標準,參照西部執行政策。比照贛閩粵原中央蘇區的部分做法,進一步加大對粵東海陸豐革命老區的相關政策扶持力度。建議充分利用重大項目對地區經濟的帶動作用,加快粵東已有計劃的重點項目的審批、實施。
縱觀兩會期間,以星河灣董事長黃文仔為首的企業家提出破解粵東的發展不平衡之道,企業家的情懷已經不只是在于用匠心做精品住宅,還在于投身于國家與地區產業的強盛與發展,從行動上已經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相信粵東地區在中央有關部位東風的支持下,一定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最終成為廣東的一個新的增長極。這些經驗和措施也勢必成為解決全國其他地區不平衡問題的參照依據之一。
本文轉載自第一財經